金融業如何開啟雲端之旅?
談到金融業上雲的第一步,對於已有完整上雲目標規劃的企業來說,現在正是開始付諸實行的好時機。常見的上雲選擇包括備份備援、系統上雲及數據上雲等面向:
-
備份備援上雲:
將地端資料或虛擬主機透過既有備份工具的方式備份上雲,於每年演練或發生事故時,啟動雲端運算資源對外提供服務。
-
系統上雲:
對系統進行全面性盤點,挑選適合的系統並排定優先上雲順序,對雲端環境整體維運建立完整的管理程序,以確保維運與資訊安全。
-
數據上雲:
善用雲端大數據分析的能力,將地端結構化與非結構化資料搬遷上雲,於雲端環境建立資料湖泊、資料倉儲、視覺化報表及模型訓練等分析工具。
而對於尚未有明確上雲目標的業者而言,建議可優先選擇備份備援上雲。備份備援對於金融業者來說相當關鍵,首先是業者必須要滿足金管會於民國 111 年底發佈的「金融資安行動方案」2.0 規範,明定金融業的核心資料應保全於第三地或於雲端進行備份,以確保營運不中斷。其次則是考量到區域局勢動盪,如企業僅將資料備份於台灣境內,將難以確保資料的安全性。CloudMile 會建議業者參照「黃金備份 3-2-1 原則」,也就是至少要建立 3 份資料備份,一份為原始資料,另外兩份則是備份;使用至少 2 種不同的媒介進行資料備份;最後則是至少要建立 1 份異地離線備份,以防止備份資料與原始資料同時遭駭客入侵或遭損毀。
綜觀來看,金融業者從備份備援開始上雲之旅,再逐步加深雲端使用,可以說是一條非常理想的路。首先,業者可透過雲地安全連線,將核心資料備份上雲,以降低關鍵資料遺失的風險;接著,業者可以建立雲地混合環境,將非核心業務放上雲端,核心業務則是保留在自家環境。過程中透過容器化技術,業者便能統一管理各式環境,維持跨環境的一致性,在善用雲端平台的同時,也將核心數據留在內部環境,確保法規與資安規範;隨著機構內部逐步試驗雲端使用的成效,並熟悉雲端環境,業者便可以將地端系統搬遷至雲端,最大化地運用雲平台資源,並搭配導入 FinOps 管理概念,最佳化雲端用量和成本效益,讓投入的雲端資源發揮最大商業價值。
金管會此次修法,明定金融機構辦理作業委外,如涉及重大性消費金融業務資訊系統委託至境外處理,應向主管機關申請核准,並鬆綁境內上雲的程序。對此,Google Cloud 是目前三大公有雲中唯一在台灣擁有落地機房,機房採自行建置與維運,並且可滿足儲存加密、傳輸加密等保護措施,且訂定妥善的加密金鑰管理機制。Google Cloud 根據世界各地的標準,建立及提供對應的安全、隱私和法規遵循控管文件,也會定期進行獨立驗證,包括取得認證、證明與稽核報告,方便業者提供法規遵循證明。先前更是因應金融業者需求,完成獨立第三方單位的聯合查核。金融業者採用 Google Cloud 作為雲端平台,便能選擇將資料留在境內,將更容易滿足主管機關的規範。
擁抱雲端的同時,如何兼顧資安韌性與合規?
隨著業者逐步擁抱雲端,相應的資安防護就顯得更為關鍵。根據 CloudMile 萬里雲今年委託 IDC 研調機構所做的《2023 企業雲端佈局與未來趨勢》調查顯示,有 70% 的金融業者表示,在未來的 12 個月內將會增加雲端支出,首要用於強化雲端資安與營運韌性,次要為人工智慧/機器學習等新科技應用,再來則是降低硬體、維運成本的考量。
對此,CloudMile 擁有完善的資安管理解決方案,不論金融業者位於轉型的哪些階段,CloudMile 都能滿足相應的資安防護需求。以下分享幾個金融業者常見的資安管理需求面向:
-
針對尚未上雲的業者,CloudMile 可協助進行核心資料的盤點,並滿足法規或資安要求
包括個資法與委外管理辦法、ISO 27001/27017/22301、PCI DSS 與 CSA CCM 等。例如,台灣某人壽公司期望能對於上雲系統進行長期規劃,確保能滿足法規要求並參考國際標準規範,發展其短中長期資安策略,CloudMile 便是協助滿足法規和資安要求。
-
針對已上雲的業者,CloudMile 可協助強化既有雲端架構
例如台灣某銀行已自行維運雲端環境多年,希望透過資安健檢的方式強化雲端資安防護,而 CloudMile 便協助該銀行進行全面性的資安評估,發掘潛在資安威脅與強化資安防護的機會。
-
其他常見的資安管理面向還包括避免資安事故再發生,以及針對查核缺失進行改善等
常見的資安事故包括機敏資料外洩、雲端運資源遭盜用於數位貨幣挖礦等,需要先強化雲端安全基本控管,並透過紅藍隊演練方式發掘潛在系統漏洞,以避免事故再次發生;常見的查核缺失則包括人員權限過大、虛擬主機有對外 IP 等。例如某航空公司便曾於內部稽核發現雲端系統未有備份機制,希望針對雲端運算與儲存資源建立備份備援機制,CloudMile 便協助規劃並導入備份備援策略,完善其資安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