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年打造 200 人跨國團隊!CloudMile萬里雲如何克服文化差異,打造共融職場?

本文轉載自 Cheers 快樂工作人

過去三年,多數行業都受到疫情嚴重衝擊,但雲端產業卻沒有被疫情打倒,企業反而更加速對雲端的佈局。同時,ChatGPT帶來的生成式AI熱潮,也把聲勢不墜的雲端熱,推向另一座高峰。

在這股趨勢下,台灣AI與雲端服務供應商萬里雲(CloudMile)高速發展,從2017年創業至今短短6年,團隊規模不斷擴編,台北辦公室搬了3次家,如今已是事業版圖跨足亞洲7國、擁有200名員工的跨國企業。

相較一般跨國企業多半選擇外派本地高階主管至海外分公司,萬里雲卻秉持新創突破框架的精神,大量聘雇當地人才。到底萬里雲集團創辦人暨董事長劉永信,要如何快速擴張同時做好跨文化溝通,交付當地主管信任,打造「先共融再共事」的企業文化?以下是他的訪談精華:

Q:創業之初,萬里雲就希望每一位員工都具備國際化思維。你在管理上下了哪些工夫?

我們創業的項目是雲端和數據。因為雲端和數據沒有國界。我們在創業第一天,就選擇國際化的路。因此,我們從公司設立架構、資金來源、人才都符合國際化思維。要達成此目標,最重要就是溝通。我們要把公司共同目標,變成每個人的目標。

萬里雲創辦人暨董事長劉永信表示,打造共融職場,最重要是團隊要建立互信與良好的溝通品質。
icon/enlarge

Q:萬里雲目前台灣與其他國籍員工比例是2:1,是否有跨文化溝通培訓課程?

溝通要從主管開始做起,所以我們2022年進行One Team計畫,不只凝聚內部共識,也希望主管有能力以同樣的價值觀和同事溝通。我們會先評估主管個性,釐清公司價值觀面向,讓各主管知道自己個性和公司價值觀相符之處,並向他們解釋公司價值觀背後意義。

Q:你們招募台灣或海外人才時,如何判斷他們價值觀和萬里雲相符?

我們會隨機發問問題,了解面試者回答問題的邏輯、對問題的認知,和解決問題的態度。同一個問題,我會追問四到五次,看出面試者的邏輯。

例如,我會問面試者生命中最困難的時刻是什麼?從面試者的答案判斷,為何覺得這件事最辛苦?這個人過去是否習慣成功?習慣成功的人,未來面對挫折的忍受度可能會低一點。

萬里雲的文化是,從第一天、第一個人都知道我判斷事情的準則,再找符合該準則的夥伴。我會提醒同仁,絕對不能只找優秀的人,而是要找優秀且價值觀和我們相符的人。如果是優秀卻價值觀和我們不相符,最後就會變成負分,對雙方都是很大的損失。

Q:在招募海外人才時,這套模式依然管用?

我們有三位人資,其中一位是我太太,她很了解我的個性和萬里雲需要哪些人才。不管台灣或海外人才,都會由她和另兩位總部的人資面試,再由當地主管進行複試。

我們找當地員工,會在面試時確認他和我們價值觀相符,也和我們一樣注重誠信、溝通,而且想要有發揮的空間。他必須相信,這個舞台有上有我們共同的目標,最後可以共享成果和喜悅。

發現彼此價值觀相同,通透溝通後,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信任他,而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擔任重要角色。例如,疫情期間,海外分公司總經理每天和我都會遠距溝通,不是檢視案子,也不會準備簡報,而是溝通價值觀。我要讓他們知道我怎麼做決策。決策品質會影響企業成長曲線樣貌,也和價值觀習習相關。我們會不斷對焦討論是否背離初衷與公司價值觀。

Q:除了價值觀以外,要打造萬里雲的共融文化,還需要檢視面試者哪些特質?

同仁必須要誠信正直。就我的觀察,很多人才雖然技術能力強,態度卻不正確。所以我在面試時,也會檢視態度。其實在面試過程中,從聯繫求職者時對方回答問題的方式、語氣,都是很好的側面觀察重點。

Q:新創多半需要隨時對新事物保持好奇心與求知慾的T型人才,你怎麼找到、培養T型人才?

所謂T型人才,我會詮釋為「與人連結的能力」。現在科技產業已不是單打獨鬥就能成功的年代。面試過程我們也會觀察求職者是否有學習力和膽識。有時你無法解決的問題,不代表團隊無法解決。我會鼓勵同仁,挑戰問題時要橫向連結,與其說找T型人才,不如說培養同仁橫向連結的心態。

Q:除了從人格特質、培訓課程著手,萬里雲還有哪些凝聚團隊向心力的活動?

我們會舉辦團隊建立(Team Building)的活動,凝聚共識與向心力。過去我在外商服務時,曾參與過遛索的遊戲,靠彼此通力合作才能順利過河。還會7、8個人一組,一起拿強力消防水柱滅火。去年9月,疫情逐漸趨緩,我們在馬來西亞檳城舉辦主管共識營。現場聚集超過60位各地同事,有趣的是,在共識營前我只有見過一位,其他都是以網友的形式互動。

今年初,我們也把海外幹部找來台灣。隨著各國逐漸解封國境,未來萬里雲相關的活動,一定越來越多,至少每半年到一年一次。這一切都能建立團隊互信,也能有更好的溝通品質,才能打造共融職場。

訂閱 CloudMile 電子報

所有 CloudMile 最新消息、產品動態、活動資訊和特別優惠,立即掌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