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載自iThome
現今大多數企業都積極推動數位轉型,亦將雲服務整合列為轉型計畫的核心;儘管企業邁向多雲為大勢所趨,但現階段仍有許多企業礙於複雜性、安全性、成本控管、整合困難…等挑戰,在多雲架構管理上面臨瓶頸。
為協助企業解決痛點,全台首家獲 Google Cloud MSP 認證的菁英合作夥伴 CloudMile 萬里雲集團近年因應企業多雲需求,成立子公司 Electrum Cloud 提供多雲技術顧問服務,協助客戶進行從多雲佈局、規劃到導入的通盤考量。更重要的,CloudMile 匯聚自研產品、GCP 服務與第三方工具等多重來源,持續協助客戶佈局多雲環境下的統一管理平台、自動化管理、安全性與合規性管理、成本監控與優化…等方案,打造強大的跨環境管理機制,確保雲端轉型旅程暢行無阻。
依循四步驟,制定最佳多雲轉型策略
CloudMile 技術副總經理 Michael Chen 指出,為理解臺灣企業如何採用雲端、偏好的部署方式、雲端工作負載與遷移策略、選擇雲服務商的準則…等細節,CloudMile 與 IDC 攜手針對台灣上百位 IT 經理展開調查。根據調查結果,發現多數企業都會選擇與多雲顧問、技術夥伴合作,藉此加速實現以雲端為基礎的IT轉型目標,也讓企業能以一貫方式管理所有環境的資料與資源。
另值得一提,現今高達89%企業已使用雲端(含私有雲),其中過半數組織奉行Public Cloud First策略。截至目前已採用兩家(含)以上公有雲的企業比重,到達84%之譜;深究其因,有些企業原本僅用一雲、後來因架構因素而擴展到其他雲,有些則想藉此降低單一供應商綁定風險。但企業採用多雲,也會帶來新的考驗,像是缺乏多雲之間的平台互通性、缺乏統一的安全管理工具,急需尋求合適的第三方工具來化解難題。
「企業擁抱多雲複雜度高,因此越來越多企業選擇與擁有混合多雲導入經驗的技術夥伴合作,加強風險控管並簡化管理。」Michael Chen 建議,欲克服種種挑戰,企業可透過四大步驟來制定有效的多雲轉型策略。首先確立清晰的業務目標與期望的轉型成果;其次評估現有IT環境,為各項資源擬定搬遷計畫;接下來選擇合適的雲服務商與 ISV,並展開內部人才培訓;最後從小處著手、先將非核心服務搬遷上雲,在過程中建立持續監控、評估和優化機制,以增強自我信心與成熟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