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有雲成長動能強勁 雲端+AI商機近在眼前

全球最大公有雲業者亞馬遜(Amazon)AWS日前公告2020年第3季單季營收達161.1億美元,此龐大規模仍維持高速成長態勢,較2020年同期成長39%,微軟(Microsoft)Azure單季年增幅度更達50%,Google Cloud也較2020年同期成長44.9%。

公有雲成長動能強勁,三大公有雲服務商異口同聲都表示看好雲端市場前景,並將會持續投資不停歇,此意味後端的資料中心硬體建置,諸如伺服器、交換器等出貨動能延續,也代表前端的雲端生意,諸如協助企業上雲、AI分析及數位轉型等,都將蓬勃發展。

北美、中國是傳統二大公有雲市場,新興市場如擁有6.5億人的東協,更被視為公有雲插旗的必爭之地。繼菲律賓之後,阿里雲再宣布將至泰國設置資料中心,也將為東南亞公有雲市場,再添動能。Google在新加坡的第三座資料中心,也在如火如荼施工當中。

公有雲建置資料中心為第一步,接下來服務落地必須仰賴雲端服務商協助,Google的主力服務商萬里雲(Cloudmile)已進駐新加坡。萬里雲在2年前就提出將在新加坡及台灣設置雙總部,新加坡辦公室於2021年10月成立。

萬里雲創辦人暨執行長劉永信表示,東南亞公有雲發展風起雲湧,此時正式切入的最佳時機,除新加坡外,也看好馬來西亞雲等地市場。以下為DIGITIMES專訪劉永信摘要。

新加坡是亞太地區雲端運輸的樞紐,已有 3 朵公有雲落地,包括 Google、AWS 及微軟 Azure 都在當地設置資料中心,外商總部若布局亞太,多數也都設據點在新加坡,新加坡也是亞太營運樞紐。若要經營亞洲市場,要從新加坡投射看台灣,角度才對,不該只是從台灣出發,新加坡有二大特色:一,資金超活絡,二,人才招募廣度很大且高度國際化,若要打亞洲盃,或世界盃,需要從新加坡開始,因此設立營運總部。

 

萬里雲接下來會從新加坡投射亞洲,特別在東南亞,因為當地與東協關係緊密,會透過新加坡開始去發展與規劃管理市場,再拓展至馬來西亞、菲律賓及印尼,會先去馬來西亞,接下來是印尼與菲律賓。

首先是該地區給的資源有多少,其次是地緣關係,比如馬來西亞,是因為星馬經濟體,2 國被稱為雙面膠,再者,馬來西亞在雲端發展非常積極,尤其在近 1~2 年,公部門擁抱雲端,COVID-19 疫情也帶動新的應用商機,目前在新加坡已有案子在手,馬來西亞在積極接洽中。

 

東南亞的公有雲市場非常蓬勃,也反映了全球公有雲市場的發展。有報告指出,未來 10 年全球超過 55% GDP 會被 AI 應用影響,而這些 AI 應用,都是 owned by data, managed by cloud,雲是基礎。IDC 有報告指出,公有雲服務從 2018~2023 年,成長近 3 倍,2023 年達到 761 億美元。

 

雲端因具備可快速擴張與彈性的優勢,這些也與東南亞正在快速發展相關,且國際化程度與雲導入有相輔相成之效,印尼雅加達就是亞洲獨角獸高度集中孵化地,這些地區對雲及 AI 數據分析的用量龐大,而從雲端起家,進入 AI 產業,也是萬里雲採取的策略。

 

以公開數據來看,雲會維持 30% 的成長幅度,而在東南亞,雲服務公司的成長更快,萬里雲本身,就呈現倍數成長的動能。

舉例來說,最近在新加坡的 2 個案子,其中一個是新加坡政府對特定議題很重視人民的反應,因此就由我們協助做一個 social listener 的產品,可偵測到社會輿情,針對該議題,是偏正向看待,還是負面評價較多。正向就可以多推廣,負向就會思考如何修正。

 

另一個案例,是與新加坡管理大學 (SMU) 合作在智慧交通管理,尤其在疫情時代,更為重要。萬里雲有提供台灣某個計程車企業熱點分析,該企業因為有 40% 的空車率,導致成本增加,因此希望能夠降低空車率,透過我們提供的演算法,提供未來 15 分鐘的熱點,降低空車率。

 

該演算法的準確度達到 90%,目前除了應用至該企業外,也與新加坡大學合作,結合該大學開發的演算法,進一步可推至東南亞市場。期望能夠為當地的交通體系或運輸業者,提供一些 AI 的解決方案。

過去很大的商機,來自雲原生的公司,比如直播、媒體、遊戲等,這些企業第一天就上雲,營運規模大小都有,但是現在看到的商機是,原本在地端的企業,比如台灣的半導體製造或金融,都開始擁抱雲端。

 

我一向在講,擁抱雲端的好處,並非為了省成本,而是可以加速創新及橫向連接。這是雲端很重要的 DNA,擴大規模以及彈性速度。我看到台灣的製造與金融業,都開始朝雲端發展,這會是很大的商機。

過去半導體集中在台灣,但是在國際情勢下,大公司被要求分散,比如到日本、美國,做國際化布局,原本地端是優勢,會變成劣勢,跨國地端設備無法做連結,因為成本太高,比如沒辦法牽自己的海底光纖,或建立機房串一起,再維持資安,因此製造業會更想上雲端,不見得全部上,但是混合雲,會是一個解決方法。

 

至於金融業的部分,2017 年萬里雲成立就已經切入,在協助企業上雲及導入 AI 過程,最重要的是贏得客戶信任,而金融業對信任格外敏感,金融對隱私與政府法規,必須嚴格遵守,而近年金管會也開始鬆綁金融業上雲規範,會是很大機會。

 

此外,金融業面對新世代的消費者,習慣使用數位經濟,對金融業者來說,擁抱數位經濟與雲端化,並非目標,而是面對市場競爭的必備武器,對雲服務商來說,將是很大的機會。醫療部分,各界也同樣看好,然由於資料分散在各醫院,要如何取得進行分析,會是較高的門檻。

這也呼應到我提出的雙總部概念。台灣有很好的軟體工程人才,然如同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先生常提的說法,台灣不缺人才,缺的是舞台。新加坡代表的東南亞市場,就是很好的舞台,且不只人才可交流,技術與視野也都可加總再一起,創造更多機會。

我們還在持續招聘人才,預計2022年會擴編80~100%人員,因為不論台灣或東南亞的雲端發展都在高速成長,必須加緊掌握,除了人,萬里雲也在進行C輪籌資,預計2022年第1季完成,至於未來是否要上市,仍須研議,現在最重要的是搶市佔率,趁市場正熱的時候。

萬里雲創辦人暨執行長劉永信指出,台灣及東南亞的雲商機正洶湧而至
icon/enlarge
訂閱 CloudMile 電子報

所有 CloudMile 最新消息、產品動態、活動資訊和特別優惠,立即掌握。